2013/9/8

。興花的願望。

興花的願望


回到臺灣一段時間了,還是記得那一聲嘆息。
那一聲,「可是家裏很窮……」然後歸於無聲的嘆息。


走在貴州的土地上,帶著一份熟悉,也有著一點陌生,熟悉是因為三年前也曾經造訪,陌生則是面對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,連貴州的深山都逐漸變得現代化起來。
近年因為政府的推廣,火龍果成為貴州羅甸的經濟作物,滿山遍野的種植支架,像是宣告著新農業的來臨,種田不再是僅為了糊口,還能開發更多的經濟價值……
然而這一些進步,沒有為深山裏的人家帶來希望,他們面朝土背朝天的勤於農耕,他們捨妻兒奔省外的打工掙錢,唯一的目的只是想爭取更好的生活。


興花住在貴州省羅甸縣平岩鄉的一個小小村子裏,她的父母和其他人一樣,到了沿海外省去打工,沒日沒夜的勞力工作,卻沒有多少錢能寄回來,十八歲的興花,必須要種菜務農活、燒柴煮飯、打水洗衣……做家務活,來照顧她底下的四個弟妹,原本應是無憂的年紀,卻總在興花的眉宇間看見憂慮。 

 見到興花的時候,中考(初中考高中)剛剛放榜,興花考上了縣城裏的高中,然而八百塊人民幣的學雜費,竟然成為她繼續學業最遠的距離。「家裏負擔不起妳的學費,還是就不要念了吧!」爸媽在電話裏,無奈地嘆息,一直在耳邊迴盪著;然而,兩個姊姊小學沒畢業就外出打工,結婚生子,再一次走上媽媽早婚、勞力拚搏、青春在掙錢奔波中消逝的路,這樣的人生,並不是興花想要追求的。


「妳有什麼願望?」
「念書,賺錢,賺很多很多錢……」興花抬起始終低著的頭回答我。
「賺錢不是人生的唯一……」我趕忙的叮嚀她。
「我知道,但是家裏,很窮耶……」興花的語尾收於無聲,留下房裏唯一的一盞燈泡,搖晃陰影,彷彿抗議。  


         同行的志工,記錄下了興花一家的生活情況,回頭也馬上與鄉領導研議,怎麼幫助興花就學。最終,志工以助學金的方式補助興花就學,興花喜孜孜地在開學前兩天,就搭上每週兩班的公車到縣城,一掃幾天前見到的憂鬱。

看到興花參與學校的苗族傳統舞蹈訓練,展示著她十分寶貝的傳統服飾,「這是我媽媽花一年的時間,一針一線替我繡的。」興花笑著轉身,甩動手中花帶,與同學們舞著傳統舞蹈,好像,也正舞著屬於他的人生。


站在貴州省一個小小的羅甸縣裏,一座小小的山頭,張望環繞著縣城,起起伏伏,不知其名的山,我揣想著究竟有多少的孩子,在這一座座山中的小村子裏,與興花一樣,懷抱著有一天能讀書的夢想。

筆於:November 8, 201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