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3/29

服貿的責任

明明該要趕稿的,我卻在寫這樣的一篇文章。
我沒有去立法院,但不代表我不關心這一切,不過我的關心來得有點晚,起碼,是因為有那麼一群人佔領了國家的議會,我才知道原來有所謂的「服貿協議」。
從有了民主制度以來,我們都只剩下選票來決定未來,有的時候甚至沒有把握這四年一次的賭注能不能給自己好的未來,我們忘記了身為人民有發聲的權利,有資格關心自己國家要往哪裏去,我很佩服有人看見了我沒看見的,關心了,然後選擇讓主政者聽見。

讀了各方的資料,還有協議內容,我還是沒有辦法判斷,究竟開放臺灣是否會「回歸」,也沒有辦法判斷,不開放是不是臺灣真的會倒退20年,我的未來,我們子孫的未來,是不是將是這樣一分為二的結果?

立法院裏的學生,已經待超過十天,這一次的抗爭也好,學運也好,有別於過去成長記憶裏的抗爭,除了少數失去理性,以及因為情緒前去聲援的民眾,我想很多人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前進,為什麼在這裏。

雖然佔領立法院,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但我得承認這是一個很好的手段,尤其在堅持這麼多天,堅持盡量的理性,讓政府知道:「這次不是鬧著玩的。」沒辦法以維持社會秩序為由來強制驅離,雖然延續了十多天,已經有很多聲音冒出頭,該結束了,該讓警察回家了。

為什麼學生不走?因為政府沒有出來面對,身為政府,有責任告訴我們,這個協議的好在哪裏?為什麼你要簽?請你說出來,而不是只是告訴我:「大家理性,這絕對是對大家好的。」直到現在,學生們只能冒著國家失去誠信的風險,只能冒者也許自己的生命會受到威脅的危險,要求政府先退回服貿,再讓我們一起選擇是不是要簽約。

如果政府一開始就做好宣傳,就讓人民明白我們正走在怎樣的路上,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呢?或者說當時開誠布公地討論,是否也不會陷入這進退不得的僵局?如果在野黨當時能夠不以反對為目標,真正的為人民把關,早一日提出疑慮,登報也好,記者會也好,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好好的談一談,究竟這個協議是助臺還是賣臺?

如果我們早一點關心我們的國家,如果媒體記者追的不是霜淇淋跟雷神,告訴我們有這樣的一件事情正在發生,它關乎你我未來的生活,比起排隊搶購巧克力還要來得重要,今天還會走到這樣的一步嗎?

服貿是誰的責任?不就是你跟我嗎?我沒有去立法院,因為我沒辦法說佔領立院是全然的正確,我也沒有辦法說出:「回家吧。」因為我知道,他們比我更早關心我們的家園,當他們專研在一條條艱澀的協議內容時,我可能還在想明天晚餐要吃什麼好料。

我佩服那些走到立法院的學生,也佩服那些人在海外,卻動員遊行的同學,因為他們的行動,我領會到,愛臺灣,我該去守護,所以,我書寫,我希望自己記得這一刻,或者每一刻,我都應該勇敢表達我自己的聲音。
事到如今,有如我剛剛所說的,我無法選邊去確定該簽不該簽,但是我知道現在社會的對立,已經讓我們看不清楚問題在哪裏,上街的太陽花也好,康乃馨也罷,都跟服貿沒有關係。
政府應該快點出來說明,一個讓人民可以接受的方式,學生在說出自己的聲音後,應該學著尊重主政者,讓馬總統有機會去做得更好;而在野黨應該擔起責任,去敦促馬政府做得更好。

那麼,臺灣社會可以回歸平靜,我們也能夠真正地正視問題,真正的聽見聲音。

身為一個記者,在公益團體裏,我記錄著人間的美好與苦痛,每每走在其他國家,看到他們破碎的家園與需要愛的城市時,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幸福的臺灣人,因為每一個多善良可愛,多熱情,多美的臺灣人。

=======330 黑潮湧進凱道後記
在學運領袖林飛凡高喊上凱道後,因著從前的經驗來想,我有點擔心又會出現流血衝突的畫面,那麼,之前的努力與堅持,就會成為一場泡影。雖然我不是很認同持續佔領立院的正當興,也不希望看到政府與學生持續的僵持,但這一切絕大部分你我都要負點責任。

不過330晚上,看到媒體也好,參與的朋友的FB也好,大家都展現高度的自持與理性,散場後,甚至沒有留下垃圾,這點,我覺得臺灣的民主精神正在提升,加上在
房慧真的FB上看道這個:


我覺得很動容,「雖然我不同意你,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」,這是臺灣抑或者說這是人類一直很缺乏的尊重,我在學習,也在調整自己,能夠以更尊重的心態面對與我不一樣的聲音,而凱道上,努力在守護臺灣的人們,也正透過喊出自己的聲音,讓大家學著尊重,讓民主意識抬頭。

330我不在凱道上,但我在關注著臺灣,往後的每一刻,關注著、愛著,孕育我的這塊土地,親愛的臺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